案例一: 小丽是初三的学生,成绩优秀,成熟懂事,可以说是家长和老师的骄傲。为了她的的理想已经放弃了学校的保送名额,想进宁波的某重点高中。但是令她困惑的是,最近她的状态似乎出现了问题。据她父母的反应,小雨每天学习得很晚,从前两周开始出现失眠,头痛,注意力难以集中,食欲有所下降,在最近的两次考中,成绩也不够理想,情绪低落,沮丧。母亲有一次发现她手臂有牙齿印,询问后才知道是她自己咬的。小雨主动向父母提出来要求见心理咨询师。 分析:在我们平时的咨询工作中发现,成绩优秀的学生比成绩相对差的学生来咨询的比例要多。的确,优秀学生可能背负着更大的压力,他们有来自自身的压力,也有来自父母、老师的期待和压力。对于小丽来说,她放弃保送资格,而背水一战去挑战更理想的学校,可想而知会有更大的心理负担。另外,父母反应的孩子有轻微的自残行为,应该会有其一定的人格基础。特别追求完美,好胜心强的人,在遇到挫败时,有的会采取自残的行为,试图来缓解内心的焦虑和痛苦。希望小丽能理解在重要考试的冲刺阶段,关键不是学习内容的多少而是心态的好坏;建议小丽每天晚上至少抽出20分钟时间让自己的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具体可以做腹式放松、冥想放松等。同时希望父母能多帮孩子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比如,在晚餐时讲讲笑话,听听音乐等,最好能有时间让孩子参加户外的健身活动。有必要时可以引导小丽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案例二:一对夫妻为孩子高考问题,非常烦恼,母亲一段时间失眠、流泪。原来,他们的孩子学习成绩比较优秀,应该可以上一本线的,但是现在的状态让父母非常担心。母亲说:我们可以为她做任何的事情,就希望他好好学习,也不断激励她把握好这一段时间,争取考到理想的大学。但是他太不争气了,一模二模下来成绩很不理想。更可气的是,星期天的补习班没去,竟然和同学一起看电影去了,老师打电话给我们才知道,回家后我恨恨的骂了他,交了他的手机。这对父母非常无奈,母亲不时的抹着眼泪…… 分析:能感受到这对父母的焦虑情绪比较强烈,对孩子的期待也比较高。孩子成绩的下滑以及没有参加补习班,这些行为在父母看来是“大逆不道”的。该案例中父母特别关注的是孩子的成绩和结果,很少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想法,因为生活中没有把握好孩子对学习以及考试的动态信息,所以未能及时作出引导。另外,父母的“激励”也许无意间给孩子无形的压力。还有,孩子瞒着家长逃课看电影,从中也可以折射出该家庭教育互动模式中不健康地一面。建议 父母先从调整自身情绪入手,再引导孩子更认真积极的面对高考。家庭中父母和孩子是一体的关系,父母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希望父母能及时调整心态,为孩子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更不能把考不上理想的大学与“不成功”、“不争气”划等号。中学生的课外补习也要遵遵循自愿原则,不然会适得其反。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适当放松、运动,和同龄人交流是必要的。如果孩子学习状态和成绩下滑严重,可以引导孩子做相应的心理辅导和咨询。
(经求助者本人同意,该二则案例已被宁波晚报采用)
启点心理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