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心手相通” 国际聋人节特别活动(11.9.25) |
|
|
为了让全社会更加关注我们身边的聋人朋友,倾听聋人的心声,共同参与手语学习,宁波启点心理咨询中心携手江东碧城社区,专门邀请了专业的手语老师,在国际聋人节到来之际,设计和开展了主题为“心手相通” 国际聋人节特别活动,让聋人朋友感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获得心理安抚和心灵能量。 活动开始,通过简单的游戏,让大家理解“听觉”和“沟通”的重要性,了解听力障碍者的心理特点;接着是学习简单的日常手语,在现场尝试着与聋人沟通;另外还有手语歌的学习,让大家沉浸在彼此感恩的温暖时刻;最后是分享与交流环节,让大家在安全、温馨的气氛中畅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听到更多聋人朋友的心声。 活动现场的情况: 镜头一、活动开始前,宁波启点心理咨询中心的主任高明霞给参与的居民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显示,目前普通居民和聋人的交流比较少。只有大约三成的居民在遇见聋人时能点头、微笑或主动招呼,主要发生在比较熟悉的邻里间。另外的居民表示不会主动打招呼,这些居民认为,与聋人打招呼是件很麻烦很费神的事,有时候对方没听清楚就会不断的问,并且是很大声的,(因为聋人自己听不清楚往往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要是与聋哑人交流就更困难了,很多居民认为,聋哑人有自己的语言系统,我们无法理解和进入他们的沟通世界。很多非全聋者或者是年龄较大的全聋者自己也不懂手语,沟通起来更是困难。 所以,我们活动的第一个预期目标,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活动,呼吁社会普及日常手语,唤起非全聋者学习简单手语交流的兴趣和信心。 镜头二:在第一个活动中,大家彼此熟悉了不少,了深刻感受到听觉和沟通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活动进行到第二和第三环节中,彼此的距离就更近了。在教学简单日常手语的环节中,个个都学得非常认真,表现出非常有兴趣,手语老师边打着手语,边一字一顿地说到“爷爷、面条、帽子……你有什么困难 我们想办法帮助你……谢谢你照顾我和我们的家人……”后来手语老师让大家猜猜一个手语的意思,一位居民把“面包”猜成了“馒头”,大家开怀大笑……在接下来的手语歌曲学唱中,每个在场的人都非常投入,非常感动,所有人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在瞬间迸发出火花。 镜头三:经过前面的活动,大家的心情得到放松,彼此也更熟悉了,随着背景音乐的缓缓想响起,在温馨和谐的气氛中,碧城社区的周书记走到几位聋人(非全聋)跟前,用较响亮的声音问到:“你们觉得在生活中是否比较便利?希望我们还需要做那些努力?”,看得出他们可能没有完全听清周书记的话,但是看到她的温和表情和肢体语言,他们不停的点头表示努力在听,然后,启点心理咨询中心的高明霞主任提议,让手语老师翻译一下……这下他们都开始交头接耳的“交谈”起来,有地聋人的家属也开始谈他们的想法: 他们反应,大部分非全聋者觉得现在生活中还是比较便利的,能够使用助听器。全聋或聋哑者觉得生活还是不够便利,看电视只能看图像,至今国内还没有一个电视台有手语频道;外出也不方便,难以接受周围的危险提示信息 。不过也有非全聋者(轻度、中度听力障碍者)认为,即使用上助听器也是不方便,不舒服的,一位中度听力障碍者说:“带上助听器后觉得很烦躁,心都会发慌,因为周围的声音都被放大了,细微的声音都能听得到,很烦,很吵。” 还有一位非全聋者说:“去银行很麻烦,叫号等候的时候,眼睛只能直盯着屏幕看,一不小心就叫过号了。” 一位聋人家属说:在医院就医时,聋哑人对于自己的病情的描述困难,即使有亲属陪同,也往往不能替聋哑人说清自身的感受。 还有一位大约50多岁的阿姨说:自己的丈夫是中度听力障碍者,丈夫经常会把电视音量开得很大,实在是很吵,他们没办法,现在只能分房睡。另外一位年轻女子说起前几天家里发生的事情:一天,老公出差,她带三岁的儿子到小区公园玩,一个多小时后回家时发现自己没带钥匙,当时家里只有她爸爸一个人,他有听力残疾,当时可能他把电视声音也开得很响,任我一个人在楼下按门铃、大喊,他也没听见,十足等了一个多小时,老人也觉得晚了我们怎么还没回家,他下楼来,才看到我们等在楼下,我都已经快哭了。 镜头四:最后我们还倾听了聋人朋友的愿望:更多的聋人家庭或聋哑人家庭中的家长,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要让悲剧发生在下一代,希望能有更强的医疗技术和科技水平为这些无辜的孩子创造有声世界,让聋人或聋哑人能够走进大学校区。另外,对于社会的歧视问题也是有很高的呼声,尽管目前社会和有关福利机构提供了不少的残疾人就业岗位、相亲平台,但是个体之间的歧视依然存在,对于聋人,他们看到的某一个目光,接收到的某一个信息,都可能会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和生活。
宁波启点心理客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