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有哪些不良后果?
语言障碍:孤独症患儿的语言与正常人的语言在逻辑、内容、形式上可以称为互不相容的两个系统。有人称孤独症的内在世界精彩纷呈,但与正常人的内心世界互不相通。形容孤独症儿童的思维活动是“关起门来唱大戏”,表面平静,内部活动很激烈。这种语言的不相容性导致孤独症儿童行为在我们看来是古怪、不可理解的。
破坏性行为:孤独症儿童由于缺乏想像力和预测行为结果的能力,他们无法进行建设性游戏。但他们知道纸可以撕、硬的东西仍到地上可以发出声音的道理。为了寻找这种撕纸或扔东西的快乐,伴随这种破坏性行为的结果往往是打碎或撕掉一些不该打碎或撕掉的东西。
社交中令人难堪的行为:在陪妈妈逛超级市场时会毫无顾忌地从货架上取出自己钟爱的事物后而径直走出超市;在越过马路时会不看左右往来车辆而快速路过;当妈妈与同事或邻居谈话时,会抱着别人“亲吻”或无原因地攻击他人;在公共场所当众脱衣服或撒尿等行为都无可避免地出现在孤独症儿童中。
危险行为:孤独症患儿往往没有恐惧感,不能预料他们行为所产生的后果。突然穿越马路;打开煤气开 关只是为了听到“叭”的响声;摆弄自己感兴趣的电源、开关;把身体探出窗口外面;在高处攀爬行走。
自伤行为:当孤独症儿童对某些事件不理解或心情感到烦恼和困惑时,会出现自伤行为:咬手腕、咬手背、抓头发、以头撞墙等。一些患儿在闲得无聊时也会出现自伤行为。
社会退缩:孤独症状严重的孩子整日里安安稳稳、畏缩不前、“热衷“于把自己与外界隔离开来。
精神残疾:孤独症是造成精神残疾的最直接原因直一,社会适应能力受损、自我管理能力下降、精神活动的自闭性、生活技能获得不足均可表现在日常生活中。
儿童孤独症的干预方式有哪些?
(1) 对症治疗:首先谈对症治疗或药物治疗,并不是因为它能改变孤独症的病程、结局,也不是说它对孤独症患儿一定是必需的,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控严重的行为和语言障碍,为对孤独症来讲疗效更佳的行为矫治和教育训练的实施起到保证作用。也就是说,对症治疗可能是对一些有行为问题儿童治疗的基础。
对有行为紊乱、刻板行为、模仿言语、情绪不稳定、尖叫等症状的患儿可以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中的氟哌啶醇、奋乃静、氯丙嗪等。对严重攻击行为、冲动、活动量较多、自伤行为患儿可使用卡马西平、纳屈酮等治疗,前者对伴有癫痫发作的患儿效果更好。对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活动一刻不停的患儿可试用中枢精神兴奋剂如哌醋甲酯(利他林)和苯异妥因(匹莫林)等药物。
关于孤独症患儿的药物治疗,一些学者把它与心理治疗和精神分析治疗视为无效的治疗,可能与它的疗效不肯定、存在副作用等有关。但对严重精神症状的控制,是行为矫治和教育训练所不能达到的。
(2)教育训练:教育训练是治疗孤独症患儿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
教育训练操作者多为家长和特教老师,训练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家长和老师是否对患儿有爱心、耐心和热心,与孤独症患儿交往,使患儿先对训练者感兴趣,双方能相互沟通,这一阶段往往是最困难的阶段。尤其在早期阶段,把孩子交给“保姆”、“阿姨”是起不到治疗作用的,甚至是不负责任的表现。第二、把要学的技能分成若干个细小步骤来完成,而不是一下子就全部教给他们。譬如教患儿正确使用筷子,先把自己拿筷子的姿势展示给他;让他从数只筷子中捡出两只并粗细端对齐;用手握住他的手保持在正确握拿状态;反复进行直到自己掌握握拿技术。孤独症患儿很容易因失败而烦躁或放弃学习,所以,在训练中要边教边做鼓励。第三、训练时要动作——言语——奖励有机结合起来,这种方法实际上是行为治疗中的“阳性强化法”。在教他们做某一技能时,要不断讲解每一步骤和意义,当完成时便给予患儿适当的物质奖励(多为孩子喜欢的食品或玩具)。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孩子对训练的兴趣和减少不愉快情绪的发生。第四、在教育训练过程中,切忌操之过急,要有恒心。不可期望孩子在短时间内就能掌握一种技能。例如,“上厕所”对正常发育的儿童可能在很短时间内便学会了蹲马桶、擦屁股、拉水箱、洗手等一系列动作,并理解每一步的意义,但对孤独症患儿可能要半年、一年乃更长的时间去掌握和运用。
教育训练的目的是教会患儿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自理生活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3)行为治疗:行为治疗或行为矫治的目的在于减少病态行为如攻击行为、自伤、刻板行为的发生。增加社会化行为。
在行为矫治的开始阶段,很多家长对行为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一点不知道,一定要有专业人员如行为治疗师、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特教老师等在治疗的同时,把矫治方法教给家长。对每个患儿出现的每个行为如尖叫、攻击行为都要尽量去理解,在他每一个行为出现以前或即将发生时,家长就要猜到他可能会去干什么、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如有的患儿出现攻击行为可能是因为他喜欢的玩具堆放位置发生了改变,另一些患儿可能是对某种事件产生了恐惧的结果。
行为矫治最终目的是阻止种种令人不快的行为,促进建设性行为。
由于孤独症患儿行为表现各异,行为矫治最好的方法是一对一方法,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正在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一对一的行为训练,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摘自《大众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