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是进入一个时空隧道,网络游戏的空间里,有爱与痛的体验,有成功与失败感受。网游就是一场梦。但是,我们不能总是生活在梦里。如果沉浸于网游无法清醒,这样的网游就变成了噩梦,网游就成了吞噬灵魂的魔鬼。而现实中,就有一些正在被网游吞噬灵魂,用其凄清的悲鸣,敲击着我们的神经。
清华学生上网成瘾割腕自杀
考试受挫开始厌学
20岁的宋小阳2004年毕业于湖南长沙市某中学,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清华大学某学院。“大二上学期,有一门《普通法》的选修课非常重要。可是最后考试的时候还是没有考上。这次失败对我的打击相当大。”接下来的日子,宋小阳对学习产生了厌倦心理,开始频繁出入网吧。
父亲4次来京劝诫
“父亲得知后很震惊,亲自来北京劝我。”父亲走后,宋小阳对网络游戏的兴趣丝毫没有减退。
今年5月下旬,宋小阳父亲第四次来北京劝他,临走时父亲和他一起吃顿饭。“我当时觉得很感激,但喝过饮料后我就晕了过去。”宋小阳后来才知道,为了能把他送到网瘾治疗中心,父亲偷偷地在饮料中放了安眠药。
父亲离开后,宋小阳越想父亲的做法越生气。“我当时就产生了自杀的念头,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偷偷爬起来,打碎了病房房顶的玻璃灯管,捡起玻璃碎片割腕……”
家教太严上网找乐
宋小阳说,自己一直是个积极向上的孩子,导致网瘾中毒的原因和他的家庭教育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我的父亲在政府机关工作,母亲在学校做教师,从小家里管教就很严。父亲很粗暴,由于单位离家很远,他每周只回家一次,所以我们很少交流,只要我犯一点儿错误,就会遭到父亲的毒打。母亲对我也非常严厉。我在家里几乎找不到温暖。”谈起小时的记忆,宋小阳很伤心。
青少年上网成瘾已成社会危害
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在非网瘾群体中约13%的网民有网瘾倾向。这是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6月22日在京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显示的。
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瘾群体分布呈现以下特点:男性网瘾比例高于女性。初中生和职高学生网瘾现象严重。未成年人网瘾比例较高。网瘾现象分布广泛,与地理位置和经济因素无关。
对此,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有关专家表示,青少年是一个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相对薄弱的群体,他们容易被色情信息、暴力游戏等不良网络内容所吸引,过分沉迷网络形成网瘾,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
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引导孩子健康上网
有专家表示说,孩子痴迷网吧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管教不得力,造成他们对网吧“自由”氛围的向往与迷恋。对于上网玩游戏,家长要因势利导,不要强行阻止动辄打骂,这样只能适得其反。
要想做好预防工作,家长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没有错误的孩子,只有错误的家长。教育孩子要从“自我教育”做起,要学会和孩子平等交流、互相尊重,不要居高临下、独断专制。其次,家长也要多学习信息网络知识,做孩子健康上网的引导者。此外,还要善于“抓大放小”,把握好孩子“大”的学习方向和人生目标,学会宽容并赏识他们“小”的失败和不足。要学会赞美孩子,不要盯住孩子的缺点,把缺点放大化。
网游行业规范管理存在严重缺位
网络游戏成为吞噬灵魂的魔鬼,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对网游行业本身的规范管理存在严重的缺位。这些年,尽管我国网游产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网络游戏设计理念在不断地与“国际接轨”,但是,网络游戏却没有像国外一些国家那样实现分级,进行分类,更缺乏具体的立法。比如,目前规范我国网游市场的,仅有2004年下发的《关于加强网络游戏产品内容审查工作的通知》、2005年7月颁布的《关于网络游戏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净化网络游戏工作的通知》等几个文件。
正是由于相关法律的不明确与欠缺,造成对网游规定和管理的法律空白与断裂,而且,网络游戏管理法规的位阶过低,也都让网络游戏得不到应有规范。于是,网络游戏商才可以只顾大把捞钱,而不注重行业自律,不愿意承担对少年应该肩负的责任,使无数青少年被网游所吞噬,网络游戏产业从某种意义上变成了“不道德经济”。
当前,让青少年远离网游的噩梦,需要我们的教育进行正确的精神引领,需要我们对网络游戏进行完善的规范管理。惟有如此,网游才不会变成吞噬青少年灵魂的魔鬼。
网瘾标准
1.上网已占据了你的身心;
2.不断增加上网时间和强度;
3.因某种原因突然不能上网时,感觉到烦躁不安,无所事事;
4.向家人隐瞒自己迷恋因特网的程度;
5.每天上网超过4~5小时,连续一年以上;
6.将上网作为解脱痛苦的惟一方法;
7.在投入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后有所后悔,但第二天仍然控制不住上网;
8.无法控制上网冲动;
9.因长期迷恋因特网导致睡眠节律紊乱、视力下降、食欲不振和营养不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