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者李某,男,十九岁,待业。
自述如下:我家在农村,父母均为农民。在家我排行老大,有一弟一妹。从小我就很懂事,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学习成绩优秀,深得老师同学喜欢。初一后半学期,父母好不容易给我买了块手表,作为奖励。初二开始,我害怕将表弄丢了,结果果真在一次早操中将表丢了,我深知父母挣钱不容易,内心极度内疚,常常有意识地到寝室和马路边努力寻找,希望能够发现,但始终没找到,也不敢告诉父母,成绩也开始下降……”
点评:这是强迫型人格障碍初始阶段表现出的特征,如在此阶段能及时发现注重自我调整,是能够得到纠正的。
“后来我家添置了沙发,我喜欢坐在沙发上看书。一次母亲说做在沙发上看书不好。从此我果真再也不敢坐沙发,后来发展到看见椅子也害怕。初中我勉强读完,其后一直待业在家,为我四处奔波看病,父母为此花去了不少钱,我更觉得内疚难受。
现在,我总是想着自己是否渴了,该不该喝水;椅子该不该坐,泡在盆里的衣服现在洗还是过一会儿洗;出门后要反复检查是否锁好。与他人交往时,我总害怕别人笑话我,认为别人都在看自己。后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段时间的氯丙咪嗪等药,能克制一点自己害怕的想法和行为,但停服不久则症状再次出现。医生,我的病还能治吗?
分析诊断:精神医学和心理学把强迫型人格分为强迫思维、强迫行为和强迫情绪三种。这三种强迫症同时有伴随着恐惧和焦虑等负性情绪。究其根源,其实大部分是对早期生活体验的异化(如惧怕教室、惧怕课桌,其根本原因是惧怕教室中的某个人或同桌同学等),才导致这种焦虑性的强迫观念产生。事实上,它是一种象征性的解除焦虑的心理防卫机制。通过对求助者进行心理评估和咨询,没有发现他精神病态,也无精神病史。诊断为强迫型人格障碍。
咨询与治疗: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虽然在智力及生理年龄等方面均已成熟,但其情绪年龄并未成熟,往往太过理智化,过分压抑自己的情绪,而一旦情绪外泄时,恐惧感即占了上风。首先,心理医生明确地给予他肯定回答:“只要积极配合,一定能治。”,给予足够的信心。然后,心理医生为他具体分析其症状产生的原因,指出他的强迫观念和行为并非在短时间内形成,还与他的个性和家庭教育环境有关。
“在你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责备其实并非有意要去损伤你的自尊心,只是你的情绪太显幼稚化了。在你如今十八岁的年龄,仍旧在以儿童时的应对方式去处理所遇到的问题,着就是问题的根本。经过我们的探讨和帮助,希望能让你放松情绪,真正让自己在心理上成长起来,而不再做儿童心理的奴隶……” 通过一席话后,来访者似有所悟。心理医生接采用行为治疗方法,如每天记下自己产生强迫意念的次数,并承认有这些意念存在,顺其自然。
经过半年的咨询和治疗,求助者的情况明显好转……
总结:本案例是比较典型的强迫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是把冲突理智化,过分压抑情绪,因此其纠正的方法主要是减轻和放松心理压力。同时结合合理的心理疗法。事实上,无论恐怖还是洁癖都是强迫模式的派生物,其心理病因同出一辙,即一方面在一定的成长环境下自幼养成的性格特点,另一方面是青春期带来的困惑。我们只有加强认识,接纳并理顺问题的成因,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运用恰当地治疗治疗方法,才可能更快的消除忧虑,坦然的面对人生,让自己更快乐、更阳光。
宁波启点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