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到异地谋求工作和生意合作,因此也产生了一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在人们把大量目光投向农村留守儿童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其实现代城市里也存在着这样的一群城市留守儿童。
天天是一个看上去很安静的孩子,父母因为常年在外忙于生意上的事情,而把他寄养在老师家里。他自己描述了这样一个状况,空间,食物,甚至是一块橡皮,都可以成为几个孩子争夺的东西,在老师家里很少可以真正体验到所谓的关怀,更多的是明白一种叫作“适者生存”的法则。父母偶尔回来,觉得天天不快乐,就觉得可能是这个老师家不适合他,就辗转寻找下一个老师。因此,更多的记忆多天天而言是不断转换的地点和同样显得模式的笑容。
对于城市留守儿童,可能物质上,要比农村的留守儿童来得充裕,可是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母是一个长期飘忽的身影,是可望不可及的希望,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孤独的,他们的成长是寂寞的,他们的价值观是模糊的。
因此对于这样的孩子,首先是要消除他们内心强烈的不安感。可能在整个成长过程中,他们体验不到多少所谓关心和真诚的感情,常常有种被遗弃的自责,而这个时期又是他们形成社会责任和对自我认识的一个关键时期。这样长期以往,容易使他们缺乏责任感和价值感。其次,要调整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可能在他们的人生发展过程中,与父母产生了很多的误解甚至裂痕。这个可能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去修缮和弥合的。最后,要对他们的人生观进行合理地调整。因为压抑和竞争,容易让他们对世界产生残酷和现实的错误理解,要让他们明白很多东西是美好的,不是金钱或者利益驱使下才有最后的结果。
宁波心理咨询--启点心理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