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清明节到了,该带孩子一起上坟吗?(宁波晚报) |
|
|
清明节到了,该带孩子一起上坟吗? |
专家认为:不要刻意回避“死亡”话题,要加强生命观教育 | |
本报讯 明天就是清明节了,又到了家家户户踏青扫墓、祭奠亲人的时节。可江东樱花小区的王女士却犯愁了:今年扫墓,该不该再带孩子去呢? 原来,去年初孩子奶奶过世了,也许看到家人伤心的样子,他也哭得很厉害,因为小家伙从小由奶奶带大,跟奶奶很亲。去年清明节的时候,夫妻俩带着孩子上坟祭奠,但是回来后,他的情绪非常低落,跟大人说生活没意思,奶奶死了,快乐再也没有了。紧接着几个晚上,孩子一直哭闹不停,不肯睡觉。夫妻俩很担心,不知道该怎么办?早知道就不带孩子去扫墓了…… 王女士说,孩子今年已经10岁了,应该有点懂事了。小时候他也常常问 “人会不会死”、“人为什么会死”之类的话,当时也不知道怎么解释好,怕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阴影,所以也不敢多说什么,经常回避这样的问题。至于他奶奶的过世对他的严重打击,更是夫妻俩始料未及。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觉得有点遗憾,其实应该早点让孩子知道 “人总难免一死”、“死亡是自然现象”这样的粗浅道理。 王女士找到了宁波启点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高明霞,想打开孩子的这个心结。令王女士稍稍宽慰的是,她孩子的 “症状”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严重的一个。高老师介绍说,近来她们经常接到类似的案例,求助的孩子年龄一般在8岁到12岁之间,大多是怕黑、恐惧死亡,轻度的表现为生活无乐趣,做什么都很消极,严重的则出现厌学、失眠、抑郁等症状。 高老师对王女士分析说,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家长带孩子扫墓后给孩子造成了影响,其实应该是孩子缺乏生命观教育的缘故。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因为忌讳 “死亡”,总是刻意地回避 “死亡”的话题,同时又未能及时引导和教育,所以对孩子来说,亲人突然过世,容易导致孩子对死亡的恐惧。幼小的孩子往往无法理解人生这个大课题,尤其是那些敏感、内向、爱刨根问底的孩子,家长更应该从小重视对孩子生命观的教育,告诉孩子死亡是每个人最终必须经历的,是生命发展的基本规律,平时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个性,多接触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规律,还可以引导孩子在有限的生命里,珍惜时间和生命,在生活中多做有意义的事。 高老师向王女士建议,面对亲人过世,家长首先应该给孩子做榜样,尽快地从悲痛中抽离出来,坦然接受现实,勇敢面对生活,而不要刻意回避死亡的话题;其次,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家人一起回忆与祖辈的往事,表达对先人的感恩之情,在一定程度上释放对过世亲人的思念和悲痛情绪,同时能减轻孩子心中对死亡的恐惧;当然,如果学校能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让孩子们能互相得到帮助和理解,那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记者 郑仲晔)
| 来源 宁波晚报 A02 2008.4.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