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赵冠菁 本报驻宁波记者 俞莹
许三多说,要做有意义的事。
做有意义的事,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让你的人生一片光明,再比如,让你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甚至吃饭都能多吃几碗;更高的境界,是能治病。
病是心病,怎么来的?
今年4月开始,甲型H1N1流感病毒开始肆虐全球;6月5日,著名播音员罗京因淋巴癌扩散,英年早逝……一个又一个和生命有关的重磅消息,如同一把装了消音器的左轮手枪,无声地扣动了扳机,有些人开始四处求医,而这些人本身健健康康的,他们自我怀疑的行为只是为了证实自己生病的想法。
其实,这在医学上叫躯体化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患者往往是今天头疼,明天胃胀,身体到处不舒服,严重的往往怀疑自己患了较严重的疾病,如癌症。
宁波市第一医院院长说:近来,患躯体化障碍的人越来越多,普通内科门诊至少有近三成的人感觉自己有病,但医生又查不出器质性病变,有时候其他专科的医生就会把病例转到心理门诊来,导致心理门诊数量明显上升。
据宁波市第一医院统计,1-6月,心理门诊共有1356例(去年899例),同比去年增加了50.83%,其中6月份门诊283例(去年153例),同比增长86.18%。
案例
刘女士,45岁,嘴唇发暗、脸色发黄,病历卡写了厚厚一本,化验单有20多张。每次看病,她都不忘提着一大袋胃药。
自从今年年初送走母亲后没多久,她总觉得胃不舒服,泛酸,胀气,常常没胃口。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这些症状和母亲在世时的病症很像。
两年前,母亲的胃病恶化成胃癌之后,她一直负责照料。母亲因痛苦扭曲的脸庞,有时会让她从噩梦中惊醒,一想到这些就吃不下饭。
而胃部的不适越来越频繁。
刘女士先到消化科做了检查,医生说她得的是浅表性胃炎,没什么大碍。她认为医生没好好诊断,当天又排队挂了消化科专家的门诊。
在等待化验结果时,刘女士不停地在医院的走廊里踱步,胃似乎更难受了,使她不得不捂着腹部。
胃镜、CT、B超、验血等多项检验结果显示,刘女士的胃并无大碍。
真的吗?刘女士还是不信,她换了家医院,直接挂专家门诊,再次要求做全面检查,但结果还是老样子。
“不可能那么简单,我知道的。”刘女士心力交瘁。
分析:面对同样的应激事件,为什么有的人很正常,有的人就会产生心理问题?以刘女士为例,她所面对的应激事件是母亲患胃癌去世,她对整个过程感同身受。当自己胃有点不舒服的时候,就特别害怕失去生命,在这个时候,如果她的家人能够对她的恐惧给予适当的疏导和安慰,或许可以减轻她的心理压力。刘女士采取的应对方式是不停地doctor shopping(像逛商场一样逛医院),造成她做出这些举动的是她敏感的个性,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暗示,过分关注自身健康。
最终,刘女士的应激反应从心理(焦虑、忧郁)、行为(滥用药物)、生理(消化系统问题)都作出响应,这就是躯体化障碍。
刘女士并非特例。宁波启点心理咨询中心最近几天就接到4例疑病倾向的心理咨询,这样高的频率以前从来没有过。
在这4例咨询中,2例是受到罗京去世的影响,1例是受甲流的影响。
31岁的苏先生,整日坐立不安。他总是怕自己会被细菌感染。
每晚,他都要给自己量好体温才敢睡觉,睡前还要用驱蚊水洒遍家里的角角落落,确定屋子里不会有蚊子,才肯进去休息。
现在甲流这么厉害,蚊子叮来叮去,总让他觉得很恐怖。
宁波启点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高明霞说,造成这种心理问题是因为当事人个性比较敏感,容易受到暗示,过分关注自身。而甲流只能说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40-60岁的中年人压力大
出现心身疾病的几率就大
躯体化障碍与人的性别、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女性因感情细腻、敏感,患病几率要比男性略高,大致是6∶4的比例。
另外,对个人的心理发展来说,心理压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抛物线分布,当过了青壮年之后,心理承受能力会相应减弱。因此,40-60岁的中年人群更易患病,同时,他们承受的压力(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要比别的年龄段要大,内分泌又有所减弱,出现心身疾病的几率就大。
最好的治疗是
多做些有意义的事
专家建议,患躯体化障碍的人,都是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自己身上,不能很好地缓解自己的压力,所以,要克服就得多去做些有意义的事,比如参加体育锻炼,最好是集体活动,多与阳光的人聊天,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严重的患者还需要使用一些药物辅助治疗。
躯体化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病的主要特征是:持久地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各种躯体疾病。病人常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但通过各项医学检查却都查不出问题,病人经过医生的解释仍不能打消疑虑。这一种心理障碍,可反复出现。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全球约有10%的人存在心理问题,其中躯体化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0.2%~2%。经研究发现,综合性医院大约有9%的病人符合其诊断标准,躯体化障碍的病人中大约有99%首先到综合性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