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就戴口罩、睁眼就搜疫情信息……面对疫情下的焦虑症,心理专家这样建议
疫情爆发以来,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多日的限制出入等,在生活和工作上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和损失,更严重的是,在人们心理上造成一定的恐慌和焦虑不安。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在心理上该如何应对?心理专家结合当前的一些与疫情有关的典型案例,给出了一些建议。
60李先生是一家微小加工企业的企业主,受疫情影响他的企业形势不太乐观,让他很是焦虑。而他对疫情的担心和恐惧,则让焦虑进一步加重,甚至影响到了日常生活。近日,李先生的妻子无奈之下打心理咨询电话求助。
原来,疫情爆发以来,李先生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搜各种疫情信息,“除了吃喝拉撒睡,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盯着手机追踪疫情实时动态。更离谱的是,他在家都戴着口罩,而且一起床就戴上,连下楼倒个垃圾都不肯去,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要我做……真是要把我折腾疯了!”而没想到对于妻子的控诉,李先生却有一肚子委屈,情绪激动地辩解说,他这些天都寝食难安,出现失眠、肩痛、无力等症状,几次都梦到自己得了新冠肺炎,在“抢救中”惊醒。“她一点都不理解我,每天就知道叨叨,一会冲着我骂,一会骂我,一会骂儿子……”李说着哽咽了……
宁波启点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高明霞分析说,面对疫情我们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心理建设。
首先我们需要全面认识疫情及信息。
大量的案例证实,大多数的负面情绪来自于对信息的片面了解和理解,或对未知的恐惧。网络是把双刃剑,它既能让我们跨时空最快地获得大量信息,也难免受谣言或不全信息的干扰。很多网络信息真假难辨,很多人在没有求证或难以求证的信息面前,有了“选择性植入”。心理学告诉我们,敏感、易感的人群往往选择负面或不利的信息,而积极乐观的人常常选择正面或有利的信息。比如在看疫情通报时,敏感的人更关注新增或死亡病例而无意忽略康复病例。乐观的人更注意到的是康复出院病例。所以,在疫情面前,我们需要尽可能全面了解疫情,客观认识和评价各种信息。
调整我们的认知,重新评估损失。
疫情造成的损失,对于大多数人都存在。此时,我们不联想、不放大可能带来的损失,也不能困在受害者的“牢笼”里。而是应该从心理上“抽离”出来,巧妙的运用“比较心理”来缓解可内心压力和不安。如,抱怨呆在家里无聊的人,可以想想那些逆行者,你就会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幸福;那些经济受到冲击的企业主,想想不幸感染的人,你可能会感觉自己的压力不算什么。
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积极运动起来。
关注疫情是必要的,抗击疫情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但对于每个人来讲更重要的是过好每一天。我们应该抱有“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心态和原则。将原来时时刻刻关注新闻的状态,开始转移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来,具体来说,可以控制看手机的时间,限时观看电视新闻,给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计划,安排适当强身健体的时间,最好每天能健身直至微微出汗,促进无羟色胺和多巴胺等快乐因子的分泌。也可以多听舒缓的音乐,多做慈悲冥想等。
及时启动心理支持系统,提高免疫力。
人类是群居高级动物,当我们无法直接与外界接触或长时间无法与朋友相处时,难免会有些孤独和不安,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和障碍。不过,好在大家可以通过网络跨时空的联系和交流,获得心理链接,这样多少可以缓解我们的孤独感。比如,可以与亲人、朋友通过微信互相问候,甚至可以一起视频做游戏。当然对于独处的老人,我们只能多一些电话问候。人际关系和谐,以及“爱”与“被爱”的感受,也为心身提供免疫力。
宁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