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义卖演变成攀比行为 2016年6月2日宁波晚报A5版 记者 殷欣欣
昨天是六一儿童节,不少幼儿园最近都很应景地号召小朋友举办了爱心义卖活动。原本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没想到却遭到一些家长吐槽。东论网友“无情三绝展”称,孩子参加幼儿园爱心义卖活动时,因为带的东西不够多,老师没有奖励小红花。这位网友表示,这样的活动引起了攀比,让义卖变了味。
家长在网上吐槽:
爱心义卖失去本来意义
前天,网民“无情三绝展”发帖称,最近孩子所在的幼儿园搞了爱心义卖活动,就是让孩子们把家里闲置的玩具、书本什么的都拿去,当然如果没有,也可以带点未开封的零食过去,然后摆摊卖给有兴趣的小孩子,说是卖出的钱全当爱心捐赠。这本是好事情,可孩子参加完活动回家后,说带的东西不够多,老师没有奖励小红花,人家带的多的都奖励了。有的人特地买了新玩具带过去,老师也奖励小红花了。“看孩子样子挺失落的,我听了后不知该怎么说。现在老师们搞个这样的活动也有攀比,本是闲置物品义卖活动,总感觉变味了!”
“无情三绝展”的吐槽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不少网友跟帖表示深有同感。网友“dongfang热饭”说:新买的玩具不合适,失去了慈善本来的意义。
“zby96059”说:是的,我们当初捐的都是几乎九成新的硬板绘本,老师说我们的太旧!
“过了雨季”说:孩子学校连着三年的六一节都是义卖活动,开始反感。
“zixiao1973”说:义卖被整成相互攀比,更可恨的是让小孩子心中树立起一种浮夸的虚荣风。
“新骆驼住户”说:现在的幼儿园就是一个小社会,社会上那种不好的风气已经扩散到里面去了,攀比、虚荣、造假等等。如果楼主和自己的孩子说穿了,恐怕又会污染了孩子幼小的心灵;不说,估计孩子在里面还会吃亏。难啊!
一位幼儿园园长建议:
要以理性的方式策划组织义卖
宁波江北广庭幼儿园园长顾莺红分析说,爱心义卖的初衷是一个善举,是社会爱心的展现,是社会正能量的体现。希望孩子在这样的公益活动中能得到爱的传递、爱的熏陶。老师以小朋友捐的东西多与少、新与旧来评判爱心的大小,显而易见违背了爱心义卖的本意,也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伤害。将爱心义卖等同于攀比活动,会造成“爱心失灵”。
爱心义卖需要组织者以理性的方式去策划。幼儿园的爱心义卖品可以是孩子们自己的绘画作品、自制手工制品,如布艺发夹发箍、创意T恤、环保袋、工艺杯、伞画等,义卖方式可以是图书漂流、美食分享等多方面。孩子们在活动中既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也诠释了爱心的真正内涵,比起现成玩具更有价值和意义。
专家支招
不能让活动
流于形式、失去意义
宁波市教科所教研员缪老师分析认为:首先,孩子家长要弄清楚一件事,就是孩子没有拿到小红花的真正原因,是否真的如孩子所说的“拿的东西不够多”。幼儿园的孩子毕竟年龄很小,也许对事情的理解有误。家长最好去了解清楚,究竟是老师的一时失误,还是有意为之。如果事实真如孩子所说的那样,义卖品要多、要好才有小红花,那老师肯定做得不对。义卖活动的初衷本来是发扬爱心,并让小朋友在参与过程中锻炼沟通和交往能力,如果只是以“义卖品的新旧多少”来评判,不但有违初衷,而且对孩子心理有一定伤害。其实作为爱心义卖品,“亲子手工制作”、“废物利用”的作品要比单纯买来的东西有意义得多。
另外,幼儿园在开展各种活动时,要先弄清楚这个活动的意义是什么,怎么开展更能发挥它的意义,而不是“别的幼儿园开展什么活动,我们也开展什么活动”,最终使得活动仅仅流于形式,没什么意义。
家长要善于
从积极的视角看待问题
教育专家胡老师针对此事分析说,用不同的视角看待同一个问题可能造成不同的结果。由于教师的理念和经验存在差异,在爱心义卖活动组织过程中,个别教师的方式方法出现不当也是难免的,致使家长心生不悦。
从家长角度来说,首先要在心理上认同幼儿园开展该活动对孩子发展的积极意义,也应本着彼此信任、互解互谅的心态理解个别教师不妥的教育方式。正如前面专家提到的,家长应该先对孩子没有拿到小红花的原因进行确认。如果家长对幼儿园或者老师的做法有质疑、有意见,可以通过更为积极的方式去了解和沟通,比如电话、QQ、微信,也可以在第二天接送孩子时与老师面谈,让老师也能及时了解到孩子和家长的想法,这样才能利于解决问题或是消除质疑。反之,这种不良的情绪会影响家园之间的关系,而和谐的家园关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
家长后续做好引导
可减少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宁波启点心理咨询中心高明霞主任说,义卖活动本身是个好事,关键是老师的奖励“标准”出了问题,如果能从“废物利用”,或者小朋友“新创意”等角度去奖励孩子,那么这个活动不仅有义卖的意义,而且还有积极的导向(培养和倡导孩子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老师不恰当的奖励机制,必定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果。可既然老师已经有不恰当的奖励行为了,我们也没有办法重来,所以,家长后续能做的只有做好引导,淡化小红花,淡化此事,以减少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那么,家长该如何引导呢?
先让我们分析一下孩子内心对小红花在意的原因:这其中有部分源于家长的评价,有些家长看到孩子今天得到小红花,就会拼命给予“鼓励”,甚至是过度地“夸奖”孩子。久而久之,孩子认为,只有多得小红花,才能得到家长的赏识和赞美。更极端的是,孩子把这个当做“条件”试图得到父母更多的爱。所以,作为父母应该尽量淡化小红花,不要过度纠结,告诉孩子:小红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做了一件有爱心的事,我们帮助了需要的人。 |